1.2.2. 使表述的內容易于理解
溝通的困難往往在于無法把想要講述的內容以一種對方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xiàn)給對方。這里的呈現(xiàn)可能是face to face的講述,也可能是電子郵件,還可能是文檔或者代碼。筆者參加過很多次項目設計評審、代碼走查,對于這一點體會非常深刻。
很多程序員(即需求人員)與用戶交流起來都很困難,這是導致程序員無法精確理解用戶的需求,從而使產品迷失方向的一個主要原因。Jack 很想讓用戶明白他新設計的權限模型非常靈活,可以支持多種授權模型,絕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要。在一次用戶需求調查時,Jack聽取了用戶提出來的一些操作上的人為約束后,便開始向用戶津津樂道起他的權限模型來。Jack提到他的權限模型是基于角色的,可以靈活分配權限項。只要把操作和權限項對應起來,就可以根據(jù)角色來授權。用戶很認真地在聽,可是聽后還是不明白Jack想表達的東西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要描述得這么費勁。
設計人員與開發(fā)人員交流起來很多時候也同樣困難,這些困難會直接導致開發(fā)人員誤解設計意圖,從而在后續(xù)編碼中偏離了原始的設計方向,造成一些難以挽回的代價。
Martin是一個有很多年網絡通訊編程經驗的新任設計師,他非常了解基于多線程的socket程序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在設計上他還是一個新手。在他設計的通訊中間件通訊線程調度模型中,他認為自己非常簡練的構架出了多個通訊代理是如何合作完成數(shù)據(jù)交換的。但是對于負責該部分開發(fā)的jack來說,jack雖然能夠讀懂部分類圖和協(xié)作圖,但是他無法真正理解為什么要劃分這些類,根據(jù)什么來劃分這些類,以及這些類之間的協(xié)作為什么需要通過第三方的類來間接達到?Jack是個很主動地程序員,在不明白設計模型的時候他就直接去問Martin,但是Martin認為這些模型已經描述得足夠清楚了,“就這樣工作的,沒問題”。Jack的這種經常性的詢問,有時會打斷Martin的手頭工作,在本身任務很急的時候,Martin不自覺地對Jack產生了不好的感覺。而Jack感受到了這種“厭煩”,遇到問題也就不再樂意主動去問Martin了,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編程了。一周后,martin在代碼走查時發(fā)現(xiàn),jack居然沒有正確實現(xiàn)該調度算法。Martin非常惱怒,而jack解釋說自己可能當時沒太明白,很多地方可能是誤解了。
問題出在哪里呢?也許無論什么時候,經理們指著他們的鼻子問,“在溝通的時候你們難道不希望對方理解你更多一點嗎?”,他們都會回答“我們希望”。但是,在工作當中,我們客觀地發(fā)現(xiàn),不少人會忘記這一點。在作者本人的持續(xù)調查中發(fā)現(xiàn),經常是如下幾個理由導致溝通中的障礙。
1. 相當然認為對方會理解自己的意圖
2. 認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所以在表述問題的時候采取了省略的措施
3. 忽略了對于不同的問題應該采取不同的表述方法
讓他人更好的理解你的表述,有什么好的辦法呢?作者本人有一些經驗可以與大家共享:
1.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要學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中國有句成語,叫“設身處地”,就表達了這個意思。訓練的方法就是多問問自己,“他能聽懂嗎?”,“這種方式他能接受嗎?”,“要是我是他,我會感覺如何?”。具體一點,可能會是,“我的這段代碼這么復雜,別人能看懂嗎?”、“我的設計模型描述得是否足夠細致,開發(fā)人員能正確理解嗎?”、“我要求完成的這些任務列表,是否劃分得足夠明確,讓他們一看就清楚?”、“專業(yè)上的這些詞匯,用戶是否能夠很好理解?”等等。
1. 要認識到不同的表述方式,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圖形比較簡潔,適合描述一些框架性的東西,從大處勾畫。文字比較細節(jié),適合對細微處補充說明。顏色也很重要。在圖形上通過顏色可以劃分類別,讓人一目了然;在文字中可以使用顏色來強調部分內容,比如你想表達的核心思想。堅決反對采用大段的文字來描述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事實上緊張的工作中沒有人愿意花上寶貴的時間來看你的大段描述。主張表達要圖文并茂,并劃分細節(jié)層次。
1.2.3. 溝通技巧
如何更好溝通是一門獨立的學問,作者在這里只強調幾個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最用得著的技巧。
技巧一:向講者復述你的理解
當別人跟你講述某個復雜的事情的時候,保持沉默,耐心地傾聽,盡管體現(xiàn)了你良好的修養(yǎng),但是請不要隨便相信自己全部理解對方的意圖。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理解了,其實并未真正理解。正確的做法是根據(jù)你的理解、在適當?shù)臅r機向對方復述一遍,“聽了您剛才的解釋,我想描述一下我的理解,你看對不對?”。這樣嘗試一下,你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理解和對方的意圖往往存在差異。OK,“向講者復述你的理解”就是把握機會爭取一次溝通就達到100%的信息傳遞。
技巧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也許你是一個記憶天才,有過目不忘之能,如果你沒有這么自信的話,請記住作者的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一個習慣,去聽知識講座,去開部門例會,去與客戶談判,去參加需求評審,你最好都帶個小本,以備不時之需。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的習慣是高效人士的一個工作經驗。
技巧三:先禮后“兵”
項目管理中離不開對項目成員的批評和激勵。批評并不等于責罵,而是要對方心服口服,重新拾起工作責任感。項目成員沒有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或者完成的質量不高,作為項目經理應該先“禮”——先傾聽一下他的個人理由。“最近工作檢查,我發(fā)現(xiàn)你的工作有些不太理想,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影響了你,我想聽聽你的解釋?”。待對方解釋完了,如果對方的確有“正當理由”,這樣可以避免你“錯誤的批評”。如果對方理由不正當,你就可以坦誠揭示他的理由的荒謬,讓他自覺低頭。
利用兩個周末的時間,完成了這份稿件。關于敏捷項目管理,個人感覺內容上還有很多,但是要把這些內容系統(tǒng)化,清清楚楚講述出來,感覺存在很大難度,時間和精力上都有些力不從心,索性就留待大家來發(fā)表意見和補充吧。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信管網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信管網致力于為廣大信管從業(yè)人員、愛好者、大學生提供專業(yè)、高質量的課程和服務,解決其考試證書、技能提升和就業(yè)的需求。
信管網軟考課程由信管網依托10年專業(yè)軟考教研傾力打造,官方教材參編作者和資深講師坐鎮(zhèn),通過深研歷年考試出題規(guī)律與考試大綱,深挖核心知識與高頻考點,為學員考試保駕護航。面授、直播&錄播,多種班型靈活學習,滿足不同學員考證需求,降低課程學習難度,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發(fā)表評論 查看完整評論 | |